媒體訪問:疫情下細說心底話 迷你書我的小誌展

2020年10月8日 經濟日報

Zine(小誌),並不文青,也不離地;只要每個人有想說的話,加以整理、編輯及製作,用任何方式也能製作自己的Zine或小書,以紙本留下紀錄。兩位Zine愛好者梁柏堅與黃天盈(又名天藍),近年都在深耕細作小誌的出版。「在今天言論與出版狀況下,一個人能把心聲好好整理,殊不容易。」

(圖)天藍做的《千手女俠》迷你書,書的小手都能活動,說的是她當媽媽後的狀態。

(圖)從小誌中,找到自己的知音,也尋到時代的氣息。每一個如果都能做一本小誌,都會是一份驚喜。

(圖)用小誌形式做直徑約1吋多的迷你金魚缸,像真度極高,天藍真的很有想像力。

(圖)「一小誌製作研習班」集合一群喜歡小誌文化的年輕人,跟天藍(右三)及梁柏堅(左二)學習。

愛上「誌」各有前因

小誌並不是新興出版物,有說它始於70年代,是獨立、非大量的印刷品,帶有雜誌 (Magazine) 結構與概念,但Zine去掉 Magazine的「maga」,頁數、尺寸更小之外,也不用背負編輯團隊、銷量等包袱,完全從個人或小組織出發,形式、製作、印刷至裝訂都沒有限制,成品可放到獨立書店出售或私藏。

回想起來,小時候跟朋友糊里糊塗出版的小說刊物影印本,又或一兩名繪畫高日同學做的同人誌,都算是小誌。長大後,生命中仍給小誌留一個重要位置,是甚麼原因?藝術家天藍,2011年就到日本拜師學做迷你書,2012年創辦《蛋誌 zine eggwich》扭蛋迷你季刊,2014年策劃首屆香港書本藝術節,近年更開設頻道及工作坊,教做迷你書與小誌。

她娓娓道來走進小說之路:「我讀藝術,家人則從事記者、編輯等行業;這幾年做小誌與迷你書,才發現結合我自小接觸與喜歡的事,既是天馬行空的藝術,又是一本限量的手工書。」她做過的迷你書千手觀音與小棺材等小書,就是既有編輯思維,又富玩味的藝術書作者。

梁柏堅則是《突破書誌》編輯顧問,平日很留意坊間有趣的雜誌與小誌;因其多年編輯經驗,過去4年受邀開辦「一小誌製作班」。前年他亦做了一本小誌,把自己用廣東話翻譯的聖經,造成一本聖經模樣的小書;後來他把小書擴寫,去年出版個人著作《時勢好惡,做基督徒好難》;小誌可說是其著作的前身,也是寫書的動力。

(圖)Trial and Error Fest「一小誌創作展」部份展出的小誌,大小與形狀或不一,主題更是天馬行空。

(圖)梁柏堅(左)與黃天盈都是Zine的愛好者,二人在做Zine及教授Zine,並在「嘗試學院 Trial Academy」開設「一小誌製作研習班」。

製作「誌」言志富時代意義

疫情之下,人與人未能相見,心有千千結,透過做小誌來整理。跟在社交媒體用幾分鐘出圖寫字,意義有很大分別。梁柏堅從字面解讀:「把『誌』字拆開,就是『言志』,把心中說話好好說出。」綜觀其歷屆「一小誌製作班」學生作品,有描述個人故事,也有書寫時代觸感。「每個人也生活在時代中,所講的事自然與時代相關,都在言志。」

而天藍的創作靈感都源自生活。「但即使私密經驗如愛情,又或愛貓去世,總會觸碰一些人與處境,不同讀者會看到不同的時代意義。」像她做的「千手女俠」立體迷你書,是一個觀音模樣但面容麻木的女子,每隻手都寫上「特異功能」。「這迷你書描繪早幾年我當媽媽後的狀態,但今天疫情下看,又能代表大部份在家工作的主婦心聲吧!」

(圖)黃天盈與朋友做的《蛋誌》以扭蛋機發售,連澳門「边度有書」書店都有一部坐鎮,把香港、日本及內地的小誌作品帶到那裡。

(圖)去年天藍(後排左三)跟朋友在台北舉行「嗨,小本誌!」亞洲巡迴展,及後到深圳及東京展出。

與年輕人經驗做「誌」旅程

天藍至今做了逾70本迷你書,與小誌同好們出版的《蛋誌》亦已出版到41期,本地至亞洲共16個售賣點,為香港小誌界開創一抹獨特的風景;是故梁柏堅去年年尾就邀請她一起任教小誌課程。

二人對做小誌各有重點,梁柏堅說:「過往我開班教做小誌,多關注內容編輯鋪排。」天藍則強調應用:「或者我有不少出外學習做書的經歷,自己也有教班,會給同學具體製作指引,如何由零開始做自己的作品。」不說不知,原來她曾是柏堅的學生:「之前從他和同學身上學到許多,這課程正好把累積的知識分享。」

但疫情下課程實在不似預期,課堂不是中斷;而同學構思的小誌主題與內容,有些也是因應疫情而調整,如有關於自身孤獨與焦慮、口罩下的生活,或以貓兒映照內心與社會狀態等,都是獨一無二的心聲。

終於,這批抗疫時代下生產的小誌,在跨越整整8個月的課程中完成了,並且公開展覽。天藍感到興奮:「大家一定有嘢想講才堅持做,成品好好醜醜也心甘情願,值得欣賞。」梁柏堅則指出:「當主流出版跟一般人已有所距離,還能一手一腳做小誌,是快樂和自由的。」今時今日,實在要格外珍惜每本小誌的誕生。

一小誌創成展 @Trial and Error Fest
展覽「一小誌製作研習班2020」學員作品。他們花大半年學習小誌 (Zine) 的形式、編輯脈絡、技巧、內容與製作技術,每本皆展現個人文字與設計魅力。
展覽日期:即日至2020年10月11日
展覽地點:佐敦突破書廊
詳情可查詢:www.facebook.com/trialanderrorHK

撰文:林蕙芝
攝影:黃國榮(部份由被訪者提供)
編輯:何小雲、李越樺
美術:梁銘健

原文刊於:經濟日報 (2020.10.08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