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訪問:扭蛋機扭出迷你書

Zine可以是一件個人化的事,但《蛋誌圖鑑》的出現,卻是由三十個藝術家合力而成。創辦人之一的黃天盈(Tiana),2012年開始出版Zine,前後出了300本書,可謂香港Zine表表者之一。

「做Zine挑戰性大,但自由度更大。」

(圖)圖為過去曾推出過的手造迷你書。

(圖)近年她集合了過往的書誌,合輯成四本《蛋誌圖鑑》。

(圖)Tiana受扭蛋機啟發,創作出迷你Zine。

手工造的迷你書

起初Tiana很害怕出書的,「家裡的人從事文字工作,一直被灌輸出版很困難的觀念,媽媽經常跟我說『起碼要寫二十萬字』、『要有出版商青睞』等運氣,才能出書。」直至有次偶然出書,她始發現原來現今出書已容易得多,更萌生起推出小書誌的念頭,「Facebook雖然有記載舊文功能,但老是找不到曾出過的帖子;這才發現根本沒有東西可以比一本書更實在和具有存在價值。」Tiana覺得,迷你書的成本只是「自己揹住盤數」,壓力不算大,遂開始召集同好。

《蛋誌圖鑑》最特別的,不是以一本書的形式,而是以扭蛋公仔尺寸面世。靈盛源於Tiana有次去日本偶爾見到迷你扭蛋機,靈機一觸想到製作一本迷你尺寸的書於扭蛋機販賣,於是立刻動工。第一次她與七名友人一起做了80本迷你書,於市集擺賣,她笑道,「起初擔心賣不出,唯有自己收藏,豈料很快賣光,晚上立刻趕工造多數十個,又立刻沽清!」雖然只是Zine,但她視之一份工藝,花上的時間和心機稱得上是不惜工本。

迷你書本本皆辛苦

筆者問,會否怕有蝕錢風險?她直言,「我們從來不把自資出Zine視為一個風險,頂多出街免費派。」她形容,做Zine是貪好玩,因為成本不高,大家都願意做一件好玩的事。反而起初找寄賣點,才是最艱難,皆因很多店舖因保安問題,怕迷你書容易被偷而不願採納他們的建議,幾經辛廿古才找到Kubrick願意作為試點。Tiana:「好像生仔一樣,辛苦但值得。做Zine挑戰性大,但自由度更大,所以從沒想過放棄。」對她而言,推出Zine的過程中,可反思何謂書的定義,擴闊眼界;而當中自我挑戰和思考的過程,更是無價。

後記

筆者起初以為,雖然已是人類娛樂的終極產物,直至接觸Ranee、林皮及Tiana,得知獨立誌的存在後,發現它們才真正值得驚嘆。不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,政治理念或個人日記,一一涵蓋於Zine裡頭。出版Zine的人漠視市場,我行我素,藉紙張宣揚個人理念,與他人分享樂趣。Zine未必廣為人熟悉,但它們價值不比主流雜誌低,背後更有著作者堅持的出版自主精神。因為自由,內容才變得立體而實在,打造出書本的靈魂。

香港Zine & Print Fest 2017
展覽日期:2017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
時間:13:00 – 19:00
地點: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1 & L0藝廊

節錄,原文刊於:Metro Pop (2017.11.23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